白水瑶族乡:高效救助行动彰显治理温度 “政府兜底+乡风互助” 为孤困村民点亮生命之光
2025-07-09 16:09:01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何卓 |          浏览量:5623

新桂阳7月9日讯(通讯员 李逸昭)在风景秀美的白水瑶族乡四合村,历史悠久的双河桥不仅连接着两岸交通,更见证了瑶乡深厚的邻里情谊与政府坚实的民生保障。近日,一场围绕突发重病村民舒某某展开的生命救援接力,在这里温情上演,生动诠释了乡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了新时代瑶乡社会保障的力度与乡风文明的温度。

突发厄运,生命告急!政府闻讯而动,乡村干部火速驰援

6月30日,当四合村十七组村民舒某某因突发胃出血引发脑瘫,昏迷入院、面临高昂医药费的困境,白水瑶族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拉响救助警报。一场由乡党委政府主导、乡村两级干部冲锋在前的生命保卫战迅速打响。

指令直达,实现响应“零时差”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驻村领导第一时间调度、对接政策,村委会密切联系,同步启动纳入防返贫监测程序,为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政策联动,打出兜底“组合拳”乡民政部门闻令即动,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火速对接县民政部门,指导工作人员启动低保认证流程,并研究特困供养可能,力求以最快速度落实基本保障。

干部下沉,温暖服务“心贴心”四合村支村两委、县派驻村工作队与驻村干部迅速响应,成立了临时工作组,多次赶赴医院探望,细致了解病情、安抚病人情绪,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持续跟踪帮扶进展,并积极与院方沟通协调费用难题。同时,乡党委政府通过会议专题研究形成救助方案,向上级申请专项救助资金,由乡主要领导亲自协调报批流程,确保救助资源高效直达。

血脉相连,情暖双河!文明乡风浸润,村民互助爱心涌动

就在政府救助机制高效运转的同时,四合村深厚的文明乡风绽放出更加温暖的光芒。村支书唐异桂的募捐倡议在四合村组群发出后,瞬间激起爱的洪流。无数在外打拼的游子,虽与舒某某素未谋面,却因“共饮双河水,同是四合人”的朴素情感,纷纷通过微信红包、转账等方式伸出援手。短短一天,数十笔捐款跨越千山万水汇聚而来,无数陌生的名字因同一个故乡之名点亮了舒某某的生命希望,这份源自乡土深处自发自觉的互助力量,是乡风文明最动人的注脚。

目前,在乡党委政府与乡亲们筑起的双重生命防线下,舒某某病情正逐步好转,久违的笑容重回脸庞。他深知,是党的政策和乡亲们的双手,托住了他摇摇欲坠的人生。

厚植沃土,幸福瑶乡!文明乡风与民生保障同频共振

舒某某的成功救助,正是白水瑶族乡党委政府近年来持续推动民生保障与乡风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硕果。白水瑶族乡作为昔日脱贫攻坚主战场,今朝乡村振兴新热土,乡党委政府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困难群众冷暖放在心头。

一方面,不断完善“主动发现、快速响应、精准施策”的救助机制,通过“周走访制度”“屋场会”等工作方法,确保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策精准落地,织密扎牢民生安全网,为最困难群体托住生活底线。另一方面,在筑牢物质保障的同时,深耕乡风文明沃土,通过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选树身边好人、发挥村民议事会作用等方式,大力弘扬邻里守望、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此次四合村民众自发踊跃捐款,正是乡风文明建设成效的鲜活体现。

舒某某病床前逐渐舒展的笑容,村组群里闪烁不息的爱心符号,与双河桥下奔涌向前的河水一道,共同诉说着白水瑶族乡“政民同心、共护家园”的温暖故事。政府的政策保障为乡风互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信心,而淳朴民风则成为政府救助体系的有力延伸和温暖补充,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奏响了乡村治理的和谐乐章。

责编:何卓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推广
民生
时政
我要报料

  下载APP